旅游大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

小米生产资质仍未落实,后来者雷军还有机会吗?

编辑导语:随着极越品牌发布,当年跨界造车仍未拿到门票的仅余小米。面对提前起飞的新能源车市场,计划赶得上变化吗?

8月14日晚,吉利和百度联手打造的“汽车机器人战略合作项目”发布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同时,该车已经现身8月14日工信部最新公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4批),意味着其已经获得生产资质。当年跨界造车的队伍中,仅余小米尚未拿到入场券。


【资料图】

大量资金投入三年完成造车准备

2021年3月30日,“拥金自重”的小米正式官宣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雷军开始了自己的“最后一次创业”,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CEO。

就造车这项事业而言,小米是个后来者。为实现在造车工业上的快速积累,小米选择通过大量投资上下游产业链的方式建立合作生态。2021年8月,小米收购深动科技的所有股权,该公司主要为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和自动驾驶应用提供包括感知、定位、规划和控制在内的全栈软件解决方案。2021年9月,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了黑芝麻智能。动力电池方面,卫蓝新能源、中创新航、赣锋锂电、蜂巢能源等多家电池上游企业小米汽车都有出手。

有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小米集团拥有涉及汽车的半导体投资40个,其中27个发生在2021年3月小米官宣造车以后;非半导体投资26个,其中官宣造车后进行的投资为16个。

其重资产路线还包括自建工厂。2021年11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宣布小米汽车工厂落户北京经开区。按计划,小米汽车将在北京经开区分两期建设累计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目前,小米汽车一期工厂按照既定计划,在上个月竣工验收。

此外还有自动驾驶技术的全栈自研,从智能手机跨界的小米将车机的智能化同样视为关键。去年8月,雷军在其年度演讲中再次传达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关注:“汽车工业的各个模块都非常的复杂,其中我个人认为自动驾驶最复杂,不仅它的技术密度高,而且跟安全高度相关,也是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决胜的关键点。”

据悉,在2017-2022的跨度里,小米研发投入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4%,预计2023年小米全年的总研发投入将超过人民币200亿元,在2022-2026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24年量产为时不晚?

根据此前透露的信息,小米汽车将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首车下线。今年上半年以来,关于其首款车型谍报频现,车型、尺寸、电池参数均有相关爆料。今年7月,作为小米汽车供应商之一的长春一汽富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表示,“公司正积极与小米汽车进行业务沟通,多家分子公司已经进入到小米汽车的采购组当中。当前,小米第一款车型报价完毕。”

同在7月,据经销商集团反馈,小米汽车目前已经开始了交付中心的筛选工作,要求候选场地至少有120个车位,建筑不能低于3000平。

小米造车,似乎已经万事俱备。不过,关于造车资质,目前仍没有明确结果。有消息称,此前宝沃汽车在京注销的造车资质可能会成为小米申请资质的机会。

但对于2024年实现量产,外界一直存在“是否太晚”的质疑。对此,雷军表示“时间刚刚好”。 他认为,虽然新势力布局汽车产业比小米提前了6~7年的时间,但是各方面技术还没有到完全成熟的程度,2024年出车对于小米而言是赶上了技术成熟的时机。

从小米集团的发家史来看,小米介入智能手机行业时面对的也并不是一片蓝海,而是瞄准2009年触摸屏技术突破、手机开始从功能机向智能机发展的节点,整合产业链并通过互联网模式展开自己的商业版图。说来有趣,小米扩展手机市场的模式,与特斯拉如今紧贴成本定价、依靠FSD赚钱的营利思路如出一辙。正是看到“新能源+智能化”的汽车产品走向,才让小米将汽车定义为“消费电子设备”,并宣布入场。

从产业链成熟度来看,小米造车或许为时不晚,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有些超预期了。在2021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对2025年的设想还是“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但据乘联会数据,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36.1%。

这意料之外的快速膨胀也加速了行业洗牌。今年以来,价格战已经打了半年时间,8月战火再燃,一众新势力和自主车企先发制人,特斯拉也已宣告入场,剩下的半年眼看着也要陷入火海。这场洗牌大战能在2023年分出胜负吗?如果不能,明年小米汽车首次面世之时,或许依然要承受来自各方的炮火纷飞。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