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日,在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能源光电子研究室副主任吴疆博士正与团队对钝化调控后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进行测试。
太阳能发电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有利于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助力实现“双碳”战略规划。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迅速,其光电转换性能可与硅基电池媲美,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显示出巨大潜力。
吴疆团队致力于开发针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钝化调控技术,以提高电池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去年8月,吴疆团队的这一项目入选首批南通市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项,获得市科技局、财政局3万元科研经费支持。近一年来,基于钝化调控技术,团队不但研发出高效率、长寿命的钙钛矿常规刚性电池,而且进一步研发出超轻薄的钙钛矿柔性电池,有望应用于户外便携、建筑集成、临近空间等多种环境。今年,团队的一项研发成果还获得了2022年度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奖。
一般情况下,申请科研经费采取预算制度,每项支出要严格按预算科目执行和逐项审批。而吴疆团队在申报市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项时,却不需要一一列出各项预算。这是因为市科技局在该专项中试行项目经费“包干制”,不再编制项目预算,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申报单位只需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承诺项目经费全部用于与本项目研究工作相关支出。
“经费一次性打入我们研究院,由研究院设立单独核算账户妥善管理,我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支取,买材料还是买设备,可以根据项目进展自主决定。”吴疆说,各种审批程序少了,自己也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对照专项中制订的2年期目标,我们有信心如期高质量完成。”
包括吴疆在内,首批市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项共有108位青年科研骨干获立项,共获得经费支持近400万元。他们的年龄都在40岁以下,处于创造力的“黄金期”,分别在信息、材料、农业、生物医药、资源与环境等学科领域,潜心开展原创性基础前沿核心技术研究。“经费管理实行包干制,对科研经费‘松绑’,为科研人员‘减负’。”市科技局农社处处长朱海建介绍,这项制度让青年科技人才在项目管理和项目经费使用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够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对青年科技人才,早发现、早跟踪、早培养。市科技局正在探索实施青年科技人才“育苗工程”,不断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选择实施成效显著且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科研项目给予持续性支持。(记者 王玮丽)